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雙船」情緣「記」真情

「雙船」情緣「記」真情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歷史?相信答案會隨著每個人的種族、經歷、價值而有所不同,但是其中一共同的認知,那就是我們可以行歷史中尋找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歲月,讓我們在此感受我們存在的價值。我思,故我在,我們如果不探索先民的足跡,我們如何找到內心存在動能?那衝破驚濤駭浪的勇氣?那安身立命並且延續香火的使命?
而歷史的詮釋常因人的觀點而有所變異,歷史事件在不同人的身上產生不同的化學變化,眾所皆知。澎湖人的歷史應該由誰來述說?恐怕也是眾說紛紜,但在教育現場裏,我們所關注是孩子,只要呈現真實的歷史樣貌,孩子在理解與認同下,必定對歷史有著獨特的見解,這才是我們傳遞歷史的教育意義。
澎湖對於海洋的依賴勝於臺灣任何地方,澎湖居民與海洋的距離不僅是視覺上的親近,更是祖先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依靠,因此沒有人比澎湖兒童更需要認識海洋,而認識海洋必定先認識橫渡海洋的工具-船。於是我們就在此前題下,引用澎湖生活博物館藏-透西船和故宮博物院精心製作的「再現同安船」的影片進行教學。
再現同安船是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兩幅船圖:〈集字號大同安梭船圖〉和〈一號同安梭船圖〉,是極為罕見的清代彩繪戰船圖。為了解答這兩幅船圖的來由,及其所代表的意義,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專案小組,深入爬梳史料,以場景重現的方式,解析李長庚、蔡牽兩個同安人和同安船的歷史糾結。同時,並用製作模型和3D科技等技法,重現了這種古帆船技術細節。
展區內最叫人瞠目結舌的是澎湖製作船模型的翹楚韋慶陽先生打造了一艘真實比例的大目船,重塑澎湖先民搭乘帆船橫渡黑水溝移居澎湖的歷史血淚;以望安花宅為縮影的聚落模型,對於教育講解澎湖生活聚落空間來說會很便利,另外巨型石滬模型以及祭祀場景的真實重建都叫人戰慄感動。
故宮博物院有豐富的館藏,這些學習歷史的寶庫,是孩子學習的天堂,也是教師教學的寶庫,但因為地理位置因素,澎湖的孩子鮮少有機會一窺故宮的奧妙,即使有這個機會,停留時間相對短暫,所幸故宮的遠見,將典藏轉化為影片,在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功能,將其傳送至偏遠地區,故宮的教育功能無限擴大,同時為了激起學童的學習興趣,影片的童趣化、故事化吸引了孩子的目光與專注,這些生冷的素材,烹飪出一套精緻美味的佳肴。
由於澎湖生活博物館對於學生是戶外教學必經之地,走馬看花式的教學無法真正了解透西船的發展與落寞;同時我們擷取了「再現同安船」片段,分別引入課程之中,作為比較與對照,藉此豐富教學的內涵,也為戶外教學注入不同元素的教學策略。
為了引起學生思考與討論,我們在在 5 why 分析法下,找出同安船和透西船消失的原因,在合作學習與討論後,最後從人文的角度出發,用關懷與了解發生 3 原因。教學過程中,影片著實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在由透西船的實體及故事,學生對於陌生的古早船,漸漸熟悉,而在懷疑中建置歷史真實,在討論中印證歷史的傳承。課程結束前的討論,更拉近了故宮與學生的距離,原來我們的歷史的展現,可以這麼趣味。最後,我們想傳達博物館的功能與學習之間的關係,不論是在網路上或者是博物館場內,這此區域不只是展示場,而是有生命,有傳承的學習場域。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由討論與分享,師生在一場愛的傳遞的響宴中,彼此重新認識我們的祖先,活用智慧,運用勇氣,為後代子孫立基,為後世開啟生命之鑰,讓我們的以在這裏繁衍。祖先們的傳承利用的船來完成,而我們更應了解這工具的來源,更重要的是船是我們還在這裏重要因素。


臺灣島嶼四面環海,海洋的重要性不可言喻,本案嘗試思考如何落實海洋教育知海、愛、海、親海的理念,讓海洋議題在課程中不被稀釋,除了一般親近海洋接觸海洋的活動式課程,海洋教育更應導入博物館的人文歷史,在思與辨的學習中,更深層探討海洋與我們的關係。同時也要傳遞博物館想要傳遞不只是零碎而片斷的知識,而是對鄉土的熱愛與對知識的渴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